1. JOURNAL OF EUKARYOTIC MICROBIOLOGY
審稿周期:約3個月
收稿方向:出版對原生生物的原始研究,包括低等藻類和真菌。發表的文章涵蓋了這些生物體的各個方面。
錄用率:國人占比第二,錄用率較高
2.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審稿周期:約3個月
收稿方向:涵蓋了微生物學的所有方面,病毒學除外。
錄用率:國人占比第二,錄用率較高
3. ARCHAEA-AN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ICAL JOURNAL
審稿周期:約2個月
收稿方向:發表原始研究文章以及涉及古細菌各個方面的評論文章,包括環境適應、酶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代謝、分子生物學、分子生態學、系統發育和超微結構。
錄用率:國人友好,錄用率較高
4.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審稿周期:初次決定7天
收稿方向:發表關于古細菌、細菌、酵母和真菌、原生生物、病毒和噬菌體以及其他微觀生命形式的高質量原始研究、評論和方案論文。
錄用率:國人占比第二,錄用率較高
5.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錄用率:國人友好,錄用率較高
6.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影響因子:2分以上
審稿周期:3個月左右
收稿方向:微生物學和免疫學
錄用率:20%,初審僅需6天,發文量穩定
7.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 Medical Microbiology
影響因子:2.8
審稿周期:3.5個月左右
收稿方向:描述發病機制、感染流行病學、診斷和治療、抗生素和耐藥性以及免疫學研究的文章
錄用率:國人占比27%,對國人友好,影響因子近年一直上升
8. Waste and Biomass Valorization
影響因子:2.6
審稿周期:從投到錄歷時5個月
收稿方向:處理廢物和殘留物的相關技術和安全再利用廢物和生物質可持續發展
錄用率:發文量上漲,相對容易投中
1. Microbial Pathogenesis
影響因子:3.3
分區:中科院3區,JCR2區
收稿方向:免疫,傳染,發病機制,基因研究,病毒等
審稿周期:審稿6周到12周,5天出決定,2個半月左右錄用
錄用率:80%
年發文量:438
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影響因子:5.3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和相關學科的所有領域,包括環境微生物學/生物基能源等
審稿周期:平均3.9個月
錄用率:較高
3.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影響因子:4.7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的各個方面,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2-3個月
錄用率:較高
4.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影響因子:4.9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環境管理,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3-6個月
錄用率:較高
5.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影響因子:5.3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海洋和淡水生物學,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3-6個月
錄用率:較高
6.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影響因子:4.7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環境地球化學和健康,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3-6個月
錄用率:較高
7. Biogeochemistry
影響因子:4.9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生物地球化學,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3-6個月
錄用率:較高
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影響因子:4.7
分區:中科院3區
收稿方向:環境放射性,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審稿周期:平均3-6個月
錄用率:較高
1.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影響因子:4.4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2.3%
收稿方向:應用微生物學如生物技術、蛋白質工程、生物修復和食品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如環境、生物體和基因組微生物學;跨學科微生物學如無脊椎動物微生物學、植物微生物學、水生微生物學和地球微生物學
錄用率:60%
審稿周期:1-2個月
2.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影響因子:4.3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3.9%
收稿方向: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多樣性、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和進化,包括微生物群落的結構、活動和行為,微生物社區遺傳學和進化過程,微生物共生、相互作用以及與植物、動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約2個月
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影響因子:10.6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6.6%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與管理,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3-6個月
4.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影響因子:7.7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6.5%
收稿方向:評估化學物質和微生物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3個月,最快1個月極速錄用
5. Chemosphere
影響因子:10.8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6.5%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3-6個月
6. Ecological Engineering
影響因子:7.5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6.5%
收稿方向:生態工程,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3-6個月
7.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影響因子:7.5
分區:中科院2區
自引率:6.5%
收稿方向:化學工程與環境保護,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審稿周期:3-6個月
1. ISME Journal
影響因子:15.9
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1區,微生物學1區
審稿周期:較慢,6-12周
收稿方向:微生物生態學,特別是環境微生物的多樣性和功能
錄用率:較高
2.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影響因子:78.3
分區:生物學1區
審稿周期:較慢,6-12周
收稿方向:微生物學領域的評論、觀點和意見
錄用率:較高
3. Nature Microbiology
影響因子:38.3
分區:微生物學1區
審稿周期:較慢,6-12周
收稿方向:微生物的所有方面,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
4. Microbiome
影響因子:15.5
分區:微生物學1區
審稿周期:較慢,6-12周
收稿方向:廣泛涉及微生物群落研究的主題
錄用率:較高
5.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影響因子:10.6
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1區
審稿周期:3-6個月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與技術,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
6.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影響因子:10.8
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1區
審稿周期:3-6個月
收稿方向:環境科學的各個方面,包括環境微生物學
錄用率:較高
7.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影響因子:12.2
分區:JCR1區,中科院1區-Top
審稿周期:3.1個月
收稿方向:某些材料對人類和環境構成的危害和風險的研究以及處理這些危害和相關風險的方法
錄用率:73%
8.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影響因子:7.7
分區:JCR1/2區,中科院2區
審稿周期:3個月,最快1個月極速錄用
收稿方向:評估化學物質和微生物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錄用率:較高,但具體數據未明確
以上8本SCI期刊在環境微生物學領域具有較高的錄用率。
]]>